事业编制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政策问答

作者:ycg 时间:2018-11-22 点击数:

1.为什么要实施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建立于1955年,60年来这项制度对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此次改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建立与企业职工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同样的缴费标准、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2.养老保险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

3.参与养老保险改革人员范围如何确定?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包含编内在2014101日后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现在职人员及今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离休人员不纳入改革范围。

4.养老保险改革从何时开始实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2014101日起实施。

5.什么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老人”、“中人”、“新人”?

201410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退休的为“老人”;2014101日前参加工作、2014101日后退休的为“中人”;2014101日之后参加工作的为“新人”。

6.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待遇如何衔接?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将改革前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期设定为10年,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7.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缴费基数是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限高线以下的部分)。未纳入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的项目暂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根据国发[2015]2号文件规定,缴费基数上限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下限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

8.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各是多少?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缴费基数总额的20%,计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上年度缴费基数的8%,由单位代扣。

此外,事业编制人员还缴纳职业年金,单位缴纳职业年金的比例为本单位缴费基数总额的8%,个人缴纳职业年金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基数的4%,由单位代扣。

9.没有收到养老金是怎么回事?

养保中心开始发放之后,退休人员如果未能按时收到养保中心发放的养老金,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第一,银行账号与户名、身份证号码不符,导致发放失败。第二,退休人员名字中含有生僻字,在银行系统字库或社保系统字库无法识别,导致姓名与银行户名不匹配。第三,账户状态异常。主要包含退休人员银行卡挂失、注销、未激活、未实名认证等。

 

 

版权所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Copyright @2014,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ICP备06007066号-1